3)第一百三十六章 好事(求月票,求推荐票)_重归黄金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句话在1981年正式形成文字并写入政策和相关教材中,而现在虽然还没有这句话的出现,但事实却已经证明了这点。

  随着市场的开放,无数机遇蓬勃涌现,更重要的目前的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只要产品好就不愁卖,要知道中国拥有亿人口,这是多么大的市场啊!

  宋援朝虽然他认可罗阳的想法,但有个问题,那就是一旦做批发货源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根据他对沪海工厂的了解,厂子里的产量有限,眼下虽然增加了设备和人员,但每天的产量充其量也就是1200到1300件而已,这个数量用来满足大栅栏的店销售绰绰有余,可一旦批发搞起来这就远远不够了。

  整个燕京市场有多大宋援朝心里很清楚,何况燕京市场还包括燕京周边地区,比如津门、常山等地,这些地方都属于传统的燕京商业圈覆盖范围。

  这么大的市场,以校办工厂这么一家小厂根本就吃不下来,但不得不承认罗阳提出的这个建议是一个好机会,商机转瞬而过,一旦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假领子这玩意虽然好卖,可不要忘记整个沪海也不是只有宋援朝一家能做假领子,如果不能迅速占领市场,直接掌握批发渠道的话,那么自然会有其他聪明人趁虚而入,从而取而代之。

  “如果做批发需要多少量你们计算过么?”宋援朝问。

  孙耀良摇摇头:“这只是有初步的想法,具体数量现在肯定不知道,不过根据我的经验这个数量绝对不会小,所以货源是一个关键。”

  孙耀良话说到点子上了,宋援朝琢磨了下对孙耀良道:“这件事我现在回答不了你,这样吧,你告诉罗阳让他整理一下大致的数量,我这边也要做一些安排,如果答应了做不到,倒不如不答应,你说呢?”

  “行,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和罗阳说去。”孙耀良笑着点头,对于宋援朝的回答他非得没有什么想法,反而觉得宋援朝这样的谨慎是件好事,毕竟供销不是普通的零售,考虑的方方面面有着许多,孙耀良在供销社干了这么多年很明白这个道理。

  说完这事,宋援朝顺便问了问孙耀良这些日子的店里情况,孙耀良自然也不隐瞒宋援朝。

  罗阳这家店算是打出名气了,现在到了大栅栏只要随便找人问那家店是卖假领子的,人人都知道是罗阳的店,里面的假领子正宗沪海货,无论做工还是用料都不是外地货能比的,每天来往的顾客络绎不绝,生意兴旺的很。

  生意好了,罗阳也没亏待自己的兄弟,包括孙耀良甚至李晓芸。

  无论对于大兵、军子还是小乔,又或者孙耀良和李晓芸,罗阳都是一视同仁,按照销售数额包括上班的时间来给他们计算工资,这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孙耀良就领到了300多元的工资,这个收入在这时代绝对是高收入,孙耀良也没想到罗阳会给他开这么高的工资。

  这点倒让宋援朝对罗阳高看了一眼,作为一个领头人这种基本素质是最重要的,如果领头者做不到服众的话,那么他的未来之路肯定走不长,罗阳虽然没有宋援朝这样超越时代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可在这点却做的很不错。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