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四章 官绅哭着交税,贾琏升任兵部尚书_红楼第一狠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曹文诏听后,当即策马过来,持枪指着管光端:“什么,贵府要造反?”

  曹文诏听后当即大声道:“飞马报给督公,南司马要带领宗族子弟造朝廷的反!”

  管光端见此忙喊道:“且慢!”

  说着,管光端就看向曹文诏,说:“老夫不是这个意思,不是敝府要反,是你们这样做,就不怕吗?”

  曹文诏笑了起来,低声道:“那你们倒是反啊!”

  “我们……”

  管光端有口难开,只得拿拳头砸在桌子。

  江南官绅们现在想不想造反?

  肯定想。

  毕竟朝廷现在强行逼着他们交税。

  但他们为何不敢造反?自然是因为造反不划算。

  要造反,也得看时机。

  要么自己实在是走投无路,要么是百姓们走投无路,已经闹得天下大乱。

  可现在,江南官绅们并非没有走投无路,他们现在只是需要补交十倍的欠税而已,朝廷也不是全抄了他们的家。

  何况,他们若真要造反,靠他们自己肯定不够,他们得花钱去雇佣百姓,去扩充兵马,而那花的钱不是一个小数字,至少要比现在补交的十倍欠税要多得多。

  所以,对于他们现在而已,老实补交十倍的欠税,也比造反划算。

  而且在这个儒家社会,天下的士大夫,还是有不少士大夫信了儒家的那一套教育,认为造反是大逆不道的事,认为君要臣死臣也不得不死的,所以,造反也很难变成一大规模的事件。

  管光端自然也明白这些,因而,他现在无可奈何,万千的委屈也只得憋闷在心里,想反而又不敢反。

  ……

  虽然贾琏知道不少江南官绅们是想反而不敢反,但他也还是做了最坏的打算,且在制策司对承宣帝等提议实行先军之策,即一切以军事工作为重,将人才和资源优先集中在军事力量的强化上。

  “如今的风气是好男不当兵,但现在,臣以为,我大康得是最优秀的男儿才应该当兵,这样才能保证接下来的变法继续顺利推行!”

  贾琏此时就在承宣帝面前说哦起铁道兵的处置时,提起这一理念,其又道:“虽然招募的上百万百姓皆叫做铁道兵,但臣没打算让他们将来只是修铁路和护卫铁路,何况,现在的情况,也没那么多铁料给他们修。”

  “臣的意思,先以招募他们为铁道兵的名义,将他们在铁道衙门从新编户,然后集中起来开展教育,给他们的子弟办学校,给他们上夜课,甚至定期开展识字班,让他们开启民智,知道忠于家国,而在之后,学业与体能最优的选入各所学堂,主要是各所武备学堂;次优的选为兵卒;最次的才让他们修路,只靠自己的劳力挣钱。为此,得编订实行新的军功爵制度,我大康要在各类待遇方面以军功为第一标准。这样就能保证朝廷有最强大的军队,而确保变法顺利进行。”

  贾琏说后,承宣帝和北静王互相看了一眼。

  接着,承宣帝就问道:“就像你贾府借着让庄户们集中起来修路的名义,将他们集中起来教育,然后优秀者选入内外训堂一样?”

  “没错。”

  贾琏回道。

  “这得花不少钱,你贾府能这么做,是因为你们夺了江南士族们在织造业上的利,还自己搞起了卷烟。”

  北静王道。

  承宣帝跟着说道:“也从朝廷手里赚了不少钱,也不知道工部是干什么吃的,朕现在的勇卫营的枪炮,几乎都得从你贾家买。”

  “没错,朝廷要这样做,也得有钱,但现在追缴逋赋,还是能追缴到不少钱的,何况,陛下真的让水师去把石见银山占了,得到的钱也不少。”

  贾琏道。

  承宣帝听后起身道:“北静王,兵部尚书一职,你不必再兼,由贾卿任本兵。”

  “臣谢陛下隆恩!”

  贾琏即刻回了一句。

  一不小心,他就在代替贾雨村成为礼部左侍郎后,而升为了兵部尚书。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