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六章 贾琏升官,主持经筵_红楼第一狠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果说努尔哈赤只是军事才能卓越,而政略有限的话,那黄台吉就是军事与政治手腕皆很厉害的人物。

  大康的外部危机还没到彻底解决的时候。

  而内部呢,也还没有彻底解决。

  贾琏和皇帝、北静王二人只是刚刚将整个天下自私而贪婪的权贵官僚集团组成的利益集团撕开了一个口子。

  通过抄了几伙势力的家而改善了一下国库穷困的现状而已。

  但涉及到财政制度的改善还没开始,也还没通过变法打击到整个权贵官僚集团的根本利益。

  清丈田亩、负责征税的西厂这些构思还没有执行起来。

  “无论是接下来清丈田亩,还是设西厂去整顿税政,这些都需要人来执行,我们的人还是太少!臣认为,得先寻到支持变法的人,然后再执行。”

  贾琏说道。

  承宣帝点了点头。

  北静王这时候问着贾琏:“有什么好办法,能寻到这些人?”

  贾琏则对承宣帝拱手说:“臣请陛下开经筵日讲,在经筵时讲变法事,让资政学堂的官员,与朝中大臣们都参加。”

  贾琏这样做的意思,自然是要通过经筵日讲统一思想,既达到了与皇帝统一思想的目的,也能与参加经筵的大臣们统一思想。

  当然,实在不愿意统一也能被发现出来。

  承宣帝也认为这是个好办法,他也知道,现在真要实行变法,就不再是他、北静王、贾琏三个人的事,的确需要在一个场合,让整个帝国的重臣们参与此事,讨论并付诸实践。

  “准!就开经筵日讲。”

  承宣帝准予了贾琏这项提议后,就真的宣旨于明日开始进行经筵日讲。

  经筵日讲不属于必须得有的政治活动。

  一切皆看皇帝心情。

  当然,如果勤开经筵,自然也会令文官们欣喜。

  因为这意味着皇帝陛下是好学,而掌控了一切儒家经典解释权的文官就也多了一个接触皇帝的机会。

  只是以前的承宣帝嫌经筵上讲的都是形而上学的东西,没什么实际用处,而且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固定的流程,每日讲的内容也都毫无创意,所以,承宣帝也除了在即位之初开了几次经筵外,后面就没再开过经筵日讲。

  而现在承宣帝再次开经筵日讲,许多文臣们都高兴的不行。

  贾雨村自思自己已是礼部左侍郎,倒是可以在经筵日讲上,展示一下自己的韬略,而可以因此简在帝心。

  他现在能成为礼部左侍郎,全靠会钻营,几乎京城所有官员都和他关系不错,以致于他能在数次廷推中成为礼部左侍郎。

  这与贾琏不同。

  贾琏是因为简在帝心,而成为了国子监祭酒兼礼部右侍郎,但在人望上不如贾雨村。

  不过,在大康,起着最高决策作用的不是人望,而是天子。

  故而,最终成为经筵日讲的日讲官是贾琏。

  贾琏在经筵上先扯了几句儒家经学方面的学问,然后就将所讲的内容扯到了国用不足的话题上。

  这个没有难度,因为儒学许多内容都是大而空,可以套在任何东西上,小的家常伦理,大到治国安邦。

  “但事实上,国用不足不是当务之急!”

  只是,贾琏接下来的一句,算是把参与日讲的皇帝和文官都惊讶住了。

  “国用不足居然不是当务之急,那什么才是?”

  贾雨村因为没有能成为经筵讲官,而见贾琏这个只是自己副手的礼部右侍郎却成了经筵讲官,本就有些失落和嫉妒,如今见贾琏这样说,也就主动问了起来。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