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95 章 施策_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如今的‘士绅’,还很有可能在未来的不久,将‘士绅’阶层全部取代。”

  何养源不禁惊奇道:“什么?之洞你竟然对这些商贾走贩如此看重?”

  张之洞叹道:“先生,你知道,学生在来上海之前,曾被陛下召见,曾见他对这些商贾的看重,比士绅看重得多。陛下曾经说过,日后的世界,便是这些‘商绅’的世界,如今的士农工商四大阶层的排序,日后,将会实际变成士商工农,甚至商士工农。”

  何养源这才恍然大悟。

  张之洞连忙命县衙里的书吏,赶紧将这《中华帝国商律》和相应的分律,抄写数份,盖上县衙的印章,派人将之张贴在县城和城外各处。

  很快,整个上嗨城内外便都得知了帝国鼓励发展工商业,重视商贾的消息。

  “张掌柜,这下好了,你不是想办一间生铁铺吗?官府出了告示,凡是现在作坊,只要在官府进行备案,便可以获得官府的减税补贴,投入百两银子,便可享受二十两银子的补贴,在日后的三年内,便可少交二十两银子的税。这可是大好事啊!”

  “是啊是啊!李掌柜,我也听人说起这个消息了,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怎么会不是真的呢?城北大门外都贴出告示了,上面还盖有县衙县令老爷的大红印章呢!”

  “是吗?那我得赶紧看看去!哎,李掌柜,这样的话,你那个生丝铺,每年要交税上千两银子,那不是可以省下数百两了?”

  “是啊!托张掌柜您的洪福,李某的生丝铺,也能减免一半的杂税,每年可以省下七八百两银子。哎,不多说了,我得赶紧去县衙一趟,将我的生丝铺登记备案,申请减税。”

  “好好,这都是托陛下的洪福啊!我也赶紧走了。”

  这样的议论,在各地发生着。

  ……

  张之洞满脸喜色地看着何养源,惊喜道:“先生,您说的是真的?就这两天功夫,便有数十家店铺和作坊来申报备案?”

  “大人,千真万确!自从将朝廷传来的《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章程》等贴出后,前来县衙办理工商登记的商贾便络绎不绝。”何养源回道:“照这样下去,很快便能上百家。总算有了点起色了,不过,大多是商铺,还有几家却都是小作坊,小工场,超过千两本钱的工厂却还是没出现。”

  张之洞听到这,却道:“可惜没有大的工厂。当初面圣时,陛下曾说过,上海是洋人的集中地,除广州外,是整个华夏最好的商贸港口,最利于兴办大型工厂这种实业。前几天我去租界调查发现,城外的租界,靠近黄埔江边,有数家洋人开办的船舶修理厂。其中有两家是英国人开办的,因为讨虏军和英国舰队发生摩擦交火,那两家船舶修理厂的老板逃跑,听说回了西洋,委托其他的英国商人帮忙出售这修理厂。若是能找到汉人商贾,将这两家船舶修理厂接手下来,就好了。”

  “大人说的是叫祥生和耶松的两家船舶修理厂?这两家可都是大厂,听说要上万两的白银,普通商贾,哪有那么雄厚的财力?何况,也没人懂这些船舶修理,如何承接生意?”何养源叹息一声,他跟随张之洞,也清楚情况。

  不过,转念一想,突然冒出一个念头,道:“大人,何不试试让数个或是数十个商贾一道联合起来,像《商会简明章程》里说的那样,成立个上嗨商会,由商会名义出面,众多商贾一起集资,凑出银子买下这船舶修理厂。然后再雇请原来的洋雇工,或是从其他修理厂中招募雇工,再同时派华人雇工进行学习技术,再规定日后华人的船只都必须在这修理厂进行维修,带点生意,这样的话,必然会有人愿意接手。”

  张之洞大喜,大笑道:“先生大才,此策大善!就这么办!”

  于是,三天后,经过张之洞的四下游说,数十人齐聚上嗨县衙,上海商会成立了。

  紧接着,两家上海最大的洋资船舶修理厂被上嗨商会买了下来,并且合并为一家修理厂:江南船舶修理总厂。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