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74章 黄河要决口?开什么玩笑!_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叔,迁哥儿,你们不知道么?这‘南记五金铺’,听说可是当今的中华帝国的皇帝亲自开设的铁器铺,能不好么?那可是皇帝亲手打造的东西啊!”旁边干活的李大壮走了过来,咕咕地喝完水,歇口气的功夫也闲聊起来。

  “去,拉到吧!人家是天上的真龙下凡,来人间做皇帝的,还打铁,给咱们做锄头,你小子可真会侃?”李二叔乐了,顺口转移了话题,有些忧心道:“去年大旱,咱们在这黄河的故道河滩里种些庄稼,没想到河滩还有点湿气,还得了点收成。不过今年看样子有些悬了!”

  李迁不明白了,问道:“二叔,怎么悬了呢?一样的种啊。”

  “迁儿你们不明白,我李二可是种了一辈子庄稼。这是从宋代便废弃的黄河故道河滩,只要不天旱,便是一片低洼的滩涂,无法种庄稼,也就去年那样的大旱,河滩才勉强结块成土了,勉强有些收成。前年大旱引起蝗灾,去年又是大旱,今年看这样子,怕是要大涝,发大水啊!两年的雨水,都留到今年下了。到时候,只怕我们种的这些包谷,都要被水淹掉,连种子本都收不回来。”

  李迁和李二壮听完脸色一变,正要问李二叔个明白,忽然看见一大群人走了过来。

  “是新的官府,还有那帮官兵,好像是叫讨虏军吧。”李迁对那身军服很是熟悉,叹道:“这帮人还真是勤快,昨天才从响子口集经过,今天又来了。”

  “不对,他们不是经过,是冲我们来的!”李二壮说完,对面的大群人已经走了过来。

  离得近了,李迁一看,是响子口集上开五金店的王掌柜,如今听说成了新的官府里的镇长,也就相当于原来大清的乡正里正吧,后面还跟着十余名讨虏军士兵和两名镇上的乡老。

  “呀,这不是二叔吗,还有迁哥儿,大壮兄弟,你们这是?在河滩上开荒呢?”王掌柜,哦,应该是王镇长,领着一个胡须花白的老头走了过来,看王镇长那小心翼翼地样子,李迁猜测,那白胡子老头应该是个大官。

  “是啊,王镇长,草民等家穷粮食不够吃,开点荒,能多收点粮食。”李迁回应着。

  “哎呀,钦差大人,您看,这!”王镇长听完李迁的回答,转头朝花白胡子老头赔了个笑,为难地道:“我们响子口镇的百姓大多都这样,在这废弃的黄河河滩上开荒种地,如今朝廷突然说不让大家种地,不但不让种地,还要大家抛弃住了祖祖辈辈的老家,迁往旁边的山东定陶或是开州去,这,这未免太强忍所难了!”

  旁边的李迁一听,傻眼了!这什么官府,才一上台,就叫自己这些住了祖祖辈辈几百年的百姓,迁走?凭什么啊!

  一旁的李二叔和李大壮还没搞明白,奇怪地看着王掌柜他们。

  花白胡子老头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道:“王镇长,各位乡亲,我魏源一大把年纪了,还会骗你们不成?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来不及了过多解释了。你们都听老头我的,不要再种什么庄稼了,赶紧回镇上去看张贴的告示吧!”

  说完,他对跟随身后的讨虏军士兵道:“你们派三个人,将他们三家人都送回镇上,再回来追赶我等。王镇长,这段黄河古道,河床已经淤积很深,看不大出来了,整个河床与外边的地已经快要齐平了,要全部开挖出来,比我当初预计的难度更大。我们继续往前走走,再多看几段。”

  说完,一行人沿着河滩继续往前走去。

  而三名讨虏军士兵,走了过来,朝李迁他们道:“老乡,听钦差大人的劝,赶紧收拾东西回镇上看告示吧。现在已经已经贴出来了,这里发生大事了!要不了多久,你们开垦的这些地方,都将是一片汪洋,洪水滔天,黄河要决口,铺天盖地的大水会淹没这里的一切,别说这里,一半东明县都会被淹掉。还是早点搬家,逃命吧!”

  李迁懵了。

  哐当一声,他手中拿着的锄头竟然掉在地上,锄柄砸在自己脚背上生疼。然而,他却顾不上了!

  开什么玩笑,说什么疯话?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