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章 一扎书信,家国情怀_重生之明末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州来了。许久未见的母亲,待产的屠凝,回福州照顾屠凝的林茵茵,对自己有提携之恩的提督学政座师宋浩,亦师亦友的福建巡抚南居益……

  王子明,林正番,孙政才自从福建乡试一别,转眼间已是数年未见,信得书信不断,联络情意。

  王子明在信中对东江毛文龙派粮秣官直接到莱州接粮的僭越行径表示不满,不仅如此,莱州文官,登州文官,整个山东文官都不满毛文龙:

  私印粮食布匹等物资承兑票,直接从商人手上用承兑票拿粮食布匹等物资,而商人拿着一堆毛文龙开的空头票到登莱,每天吵嚷着让官府兑现现银。

  王子明同时表达了对目前辽东形式的一些看法:自正月宁远大捷以来,崇焕由按察使升辽东巡抚。传奴酋努尔哈赤被红夷大炮所伤,但是根据辽东所发塘报,宁远战役主将袁崇焕给朝廷的奏报也没有明确敌酋是否为红夷大炮所伤。巡抚袁崇焕五月上疏请调满桂,经略王之臣以为不妥,认为满桂勇猛应调其为山海关总兵,但袁崇焕又反对不同意,经抚似有不和。

  林正番和孙政才的来信都提到了陕西大旱的灾情,尤以银川,大同为重。自四月以来陕西多地就不曾下雨,今年所种粮食至少减产一半以上。好在银川,大同已经有不少地区种植了自己推广的玉米,红薯。今年不少农民可以靠着玉米,红薯接济过年了。

  来信还称,辽东取得了宁远大捷,朝廷打算加增辽饷,先复辽西之地,再图辽东。同时朝廷似有裁减驿站,削减驿站开支之意……往岁赋银未收上来,新税又将至,林正番和孙政才已经两次行文陕西布政使衙门,请求上奏朝廷减免赋税,但每次行文,都被驳了回来,被布政使指责。向牧凌风感叹为官不易,百姓穷苦。

  牧凌风:陕北大旱,朝廷又要加派辽饷,裁撤驿站……天灾又人祸,如果不加以应对,很快就会爆发农民起义。

  历史上,喜欢舞刀弄棒的李自成就是因为朝廷裁撤驿站,在一六二八年转而投身起义大业,并在一六四四年,在明朝官员,太监里应外合下成功率领大军攻入北京城,逼得崇祯在景山的歪脖子树上上吊而死,留下“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的悲壮遗言。可以说,朝廷裁撤驿站,算得上是压垮李自成起义的最后一根稻草了。

  面对朝廷加赋,自己能做什么,面对陕北大旱,自己能做什么,面对朝廷裁撤驿站,自己能做什么?

  什么都做不了,除了继续让自己的两位好友推广玉米田薯,让更多的农民今后可以靠着玉米田薯过年,自己真的什么也做不了。

  就算玉米红薯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也改变不了至此以后,一直延续到清朝的“冰河时期”带来的连续数十年的旱,涝,蝗,酷寒等极端自然灾害,改变不了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粮食减产,甚至颗粒无收的现实,改变不了朝廷加征三饷,导致农民十室九空逃难的现实,改变不了农民因为官员的压榨,灾荒和饥饿激起民变的现实。

  除非,自己能够左右朝政,大面积推广红薯玉米等耐旱作物的种植,除非自己能够快速平复辽东解决满洲八旗,除非自己能够立即平定西南边陲之地的安奢之乱。

  留给牧凌风的时间,真的不多了。现在,时间越久,牧凌风就感觉形势发展到最后,越难以应对。

  牧凌风:本是一丘人,却操帝王心。既然历史注定要我穿越到明末,降大任于我,怎又不会苦我心志,劳我筋骨,饿我体肤?

  既然历史给了我光彩夺目的舞台,我牧凌风又岂能不大放光彩黯然退场?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