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173章:万世之基(二)【二合一】_大魏宫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些勇武的千人将、军侯,培养成认得字、能看得懂兵法的指挥将领。

  可是面向民间百姓的学塾,朝廷却是一个都没有。

  在魏国的民间,大多还是有钱人家聘请教书先生教导自己子女的模式,而穷苦子弟,则几乎没有接触学识的机会。

  很多有志气的年轻人,全靠在富贵人家做工,在讨得主人家欢心后,这才有机会一睹书籍。

  不过这类的可能性太小,大多数情况,这些年轻人家里,多多少少是得有一点钱的。

  就比如天策府右都尉张启功,他也是平民出身,但他的父亲乃是黄池县的狱卒,凭借着一些灰色收入,倒也有可能给儿子想办法弄几本书籍。

  再比如北一军的军师参将周昪,他就是小贵族子弟出身。

  骆瑸亦是。

  再比如汾阴令寇正,虽然他是穷苦平民子弟,但在他的家乡,却有「尚勋」这位旧氏族出身的老师,教授他学业。

  真正一穷二白的平民子弟,想要接触书籍的可能性实在是太低了,几乎微乎其微。

  所以说,并非只有王族、贵族、士族、地主阶级才会出现人才,而平民却没有丝毫诞生人才的可能,说到底,平民子弟只是被贫穷所限制——占魏国总人口将近九成的平民阶曾,难道就当真没有天资卓越的?

  这不现实!

  当然,这只是赵弘润内心的想法,并不敢透露出来,否则,必定会引起王族、贵族、士族的联合抗拒——这些人纵使不敢违背他的王令,也必定会在这件事上从中作梗,以确保他们的地位以及所能拥有的一切,日后不至于被人才井喷的平民子弟,或者说新士族所取而代之。

  “……朕决定在每个郡的几个大县,以礼部的名义开设学塾,无偿招收那些几岁的稚童,教授他们习文认字……”

  听到赵弘润这第一段话,诸内朝大臣心中并无波澜。

  因为赵弘润这第一步,迈得很小且十分谨慎。

  目前,魏国拢共有河套、河西、三川、河东、上党、河内、颍水、商水、梁郡、宋郡、邯郸这十一个郡。

  而在这九个郡中,能称得上大县的,其实也并不多,就拿三川郡来说,目前就只有两个,一个是仍在建设当中的王都「雒阳」,还有一个便是「雒城」。

  而河东郡,也只有「汾阴」、「安邑」,再加一个勉勉强强凑合的「临汾」。

  纵使是最近几年魏国发展最快的颍水郡,能称得上大县的也就「新郑」、「安陵」而已。

  再加上河内郡的「山阳」,邯郸郡的「邯郸」,商水郡的「商水」与「鄢陵」,上党郡的「泫氏」,宋郡的「定陶」、「睢阳」,基本上在每个郡内,能称得上是大县的,也就那么一两个,最多三个。

  因此保守估计,估摸在三十座城池左右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