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族学家书到_大明漕运专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德三年,陈圭的二叔,就是上月刚上任的漕运总督,他承袭的爵位,依旧是平江伯。

  稍稍了解明史的人都知道,明朝的开国功臣,几经清洗之下,没有几个是得善终的。如果仅是这样,陈圭都不算震惊。他震惊的是,陈瑄居然当了三十年的漕运总兵官,而且不管王权如何更替,漕运这一块,似乎牢牢掌控在了陈家的手里。远点不说,陈圭的二叔,就是上个月的新任漕运总督。

  他是了解大运河在封建王朝意义的现代人,怎能不震惊。后世闻名的曹家,在江南织网多少年,新皇一登基,见不得这样忠于先帝的忠臣家仆,下狠手拔得干净。

  他想到这里,忍不住抬头去看头顶高高的梁木,刷了青漆的大原木看不出到底用了多少年。但陈家,自先祖陈瑄永乐初年掌管漕运开始,在漕运这一块,已经整整经营百年。

  唉,不想了,家族现在还轮不到我操心,还是好好当陈二少才是正事,享受这锦绣身份一番,才不枉来明朝走这一圈。

  陈圭今晨打定了要融入现在生活的主意,一早就吩咐了青松通知府里午时不用送饭食过来。

  明人多食两餐。倒是陈氏族学考虑到学业的繁重,来附馆的也有不少没落的旁系和庄户人家的孩子,正午时还加了一餐。族学不收束脩,正午的一餐也不收任何伙食费,只是每月一考,连续三月垫底的就会被清理出去。

  陈圭走进大空屋做成的饭厅时,不少人都停下了手中的筷子,有些呆傻地望着他。

  眼前这人,身上穿的是他最爱的青衣,腰上挂着的红缨穗的玉坠子,身量比同龄人要高些,又长着一张让人妒忌的脸,总的来说,里里外外都是陈家嫡系的二少爷陈圭本人。

  但是他出现在穷子弟才会来的饭厅就很不正常了,更奇怪的是他还带着满脸的笑意走进来,顺手拍了拍号称族学第二怪人——正在埋头夹菜的王伦肩膀,说了句:“没座了,我坐这儿如何。”

  族学的第二怪人,连眼皮都没抬,顺手指了指身旁的桌凳。陈圭这种在现代社会厮混已久的人,显然不知道客气是何物。

  热气腾腾的“一品锅”,又实惠,又合胃口,比那些小碟小盘子强多了。一顿饭下来,走出饭厅大门时,陈圭和这个王伦,族学怪人的一二把交椅,距离明显拉近了不少。

  就连站在院门不知道在等什么的老学究,也对这两人走到一起微微吃惊。还没等他想什么,就见他等得人骑着一匹快马在院门外翻身而下,露出同俞先生有几分相似的脸来。

  陈圭同新交的朋友一起回了教室,正要想着如何进一步加深关系。就见俞先生站在门口,叫了声“陈圭”。

  古人最为尊师重道,加上上辈子陈圭自己也是老师,听见俞先生有事,不得不丢下新交的朋友,跟着先生而去。

  连着族学的一排偏院,就是学里先生的寓所。

  俞先生的房子却和他们方向相反,是厢房整齐的独立小院。

  枝桠扎成的柴门,和篱笆上爬着的牵牛花藤蔓,院子里葡萄架下放着的石桌石,典型的乡野普通小院。

  俞先生示意他在凳子坐着等,去房里转了一圈,出来看见陈圭还是站在来时的地方站着静候,老学究刻板的脸上都有了几分隐隐的笑意。

  陈圭望着俞先生给的红漆封口的信件不明就里,俞先生耐心解释到:“是陈大人的信,你即在学里,直接给了你也就是了。”

  陈圭呆了半天,“记忆中”收到二叔的信件是常有的事,但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信原来送到的第一站不是陈府,甚至不是老太君手里,而是族学中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俞先生手里!

  陈圭来不及去想俞先生和陈家到底是什么关系,唯有接过信,恭敬地回了话:“如此,学生就收下了。”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