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六十九章 范进的修、齐、治、平(下)_范进的平凡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嘉靖二年,宁波争贡事,朝廷曾严肃海禁,海上片帆不见,倭寇之患却比未禁海时猖獗百倍。直到先帝时月港开海,倭患为之大减,如今已成癣疥之患,不足为虑。可见备敌如治水,不在于堵,而在于疏。只要朝廷有足够的钱粮可养大兵,百姓腰包丰厚,不去铤而走险,纵然有人兴师来犯,也必然全军覆没,难逃公道。以我泱泱大国,何惧番邦诸夷?”

  范进顿了顿,又道:“再者,这次小侄也见了几个夷人,了解过海上局势。夷人眼下在大明总归是少数。只要没有本地人帮衬,他们闹不起什么风波来。而百姓们若是有衣有食,不至于饿死,谁又愿意为夷人效力?再者当日倭寇风头最盛时,海上以汪五峰为。只要招募五峰,则海疆可定。只是王本固之流坏事,将一桩好好的招安变成了一场祸事,让倭寇之乱又多了几十年。如果我们可以招安海上一路巨匪,令其拱手来降,每年向朝廷缴纳大笔税金约束海上诸盗,则国库可以充盈,海防也可安稳。”

  张居正看着范进,“你是说,如今海上又出了一个五峰?”

  “五峰因势而成,不可能再出第二个。如今海上再不可能有那种海王,无非是几只像样的螃蟹罢了。这次所谓的暹罗使,实际便是大员岛主门下。那一路人马颇有些气力,又有心来投朝廷,小侄认为可以考虑……”

  张居正脸色一寒,“住口!你可知通倭是什么罪名?”

  范进心道:通倭是罪名,捅倭又不知是什么罪名。这倭寇头领被我捅的都快生孩子了,这又怎么算?但是嘴里说道:

  “世伯明鉴,小侄天大胆子也不敢通倭。这大员岛主乃是大明子民,无论如何也不是倭寇,海上之人,亦商亦盗,本就是常态。此人于大员聚众数千人,已成一方豪强,且与夷人有所结,颇有几分气力。最难得者,此人于国朝赤胆忠心,情愿接受招安,为大明镇守一方。只要个名分,就愿意为大明镇守国土。大员虽为大明版图,然澎湖巡检司名存实亡,大员亦缺少衙门约束,岛上土人猖獗,有大肚番自立为王,不奉王化。似此等不毛之地,以大兵相攻,兵费开支庞大,得不偿失。如任其自生自灭,则此地朝廷就难以干涉。像这样的豪强,正好是朝廷藩屏。当年郑和封施氏于旧港,百年之后,物是人非,施氏灰飞烟灭,于大明既无益也无损。如今大员距离远比旧港为近,朝廷如果支持一个肯接受羁縻的土司,远好过容忍一个不知天威为何物的土司。如若他日不奉节制,只要不予扶持,也不过是施氏第二而已。何况如今大员之贼若为盗,则可糜烂沿海,十年未必得平。若为我所用,则可保沿海安宁,商路通畅,为大明节省兵费无数,个中利害,望世

  请收藏:https://m.bqgu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